玩游戏能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腾讯开创新思路
一位90多岁的奶奶绕着养老院大厅慢慢地、一圈一圈地走,仔细调整每一步,一走就是几小时。她的脑海中只留下一件事:等妈妈来接她回家——在她与晚期阿尔茨海默病作斗争期间,唯有这段记忆周而复始。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SV)“腾讯脑力锻炼”项目负责人王楠回忆道:“那位奶奶执着地绕着圈,紧紧抓住仅存的记忆,这一幕让我意识到,该做点什么了。”
老人孤独的身影烙在王楠心里,最终催生出一项数字健康创新,为数百万处于早期认知障碍的人群带来未曾设想的新希望。
这份触动,成为一场跨界合作的催化剂,推动腾讯旗下游戏、健康科技与云团队展开一场为期数年的跨学科探索。他们希望了解和评估游戏化认知训练能否在早期干预中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阿尔茨海默病使人衰弱,它几乎可以抹去一个人的记忆。
如今,项目团队推出了一款游戏化数字疗法软件——“腾讯脑力锻炼”,用于改善认知健康,现已进入临床应用,可由医生开具处方后使用。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认知障碍症类型。认知障碍症作为一个统称,用于描述一系列主要影响老年人的脑部退化疾病。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认知障碍症的患者人数预计将从2021年的5700万增长至2050年的近1.4亿。
尽管认知能力下降不可逆转,但学界日益形成共识:在轻度认知障碍(MCI)阶段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延缓认知衰退。然而,如何以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大规模推行此类干预措施,仍是医疗领域的一大挑战。
王楠与来自腾讯不同部门的同事们携手攻坚,他们的灵感来自一款简单的手机游戏。
从小程序到医疗应用
游戏与认知训练的结合并非一时兴起。此前,腾讯游戏社会价值探索中心已开发过一款微信小程序——轻量级大脑认知训练和评估游戏《巴甫洛夫很忙》。
这次,团队希望将《巴甫洛夫很忙》的经验拓展至医院和养老院等临床场景,并探索游戏能否成为医学上可信赖的干预工具。
为验证这一设想,项目团队与腾讯云觅影团队展开合作,共同打造了一种适用于临床场景的解决方案。此外,他们与心理学家、临床医师及用户体验设计师紧密合作,为研发兼具医学严谨性、趣味性和易用性的产品奠定了基础。
深入老年群体,为其量身定制
在探索过程中,腾讯游戏业务分析师Allen Lin意料之外地成为开发者与医疗专业人士之间的一座桥梁。
Allen回忆道:“我们并非先获得医疗资质,而是怀着一颗助人的心,并为此不断潜心专研。”
为了打通游戏与老年照护之间的壁垒,Allen全身心地啃文献、泡数据、追着医生问病理。最深刻的洞察来自实地走访,项目团队走进养老社区,倾听老年用户的心声,并将他们的真实行为习惯和需求偏好融入每一个功能设计。
他们发现,适合老年人的认知训练工具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 视觉效果鲜明,采用大字体、高对比度的设计。
- 以点击为主(而非滑动),符合老年人对手机的操控能力。
- 内容贴近生活,例如厨艺、收纳、音乐和诗词等。
他们联合微信小游戏团队与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库逸轩博士等专家,共同开发了四个核心训练模块,分别针对记忆力、注意力、语言及社会认知等不同脑功能进行专项训练。为显著提升认知能力,该软件建议用户坚持完成为期12周的认知训练,每周进行三至五次。
临床试验、验证与认证
接下来的关键一步是进行临床验证。为验证解决方案的有效性,项目团队与中国两家权威医疗机构合作,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进行了临床试验。
受试者被分为两组:一组使用“腾讯脑力锻炼”软件,另一组不进行任何干预。
12周后:
- 干预组的认知评分显著提升。
- 对照组略有下降。
- 参与者反馈,其记忆力有所提升、挫败感减轻,生活质量也有所改善
一位参与者说道:“在使用这款软件后,我能够记起一些小事,比如不会忘了关燃气。我的家人也注意到了这些变化。”
试验结束后,“腾讯脑力锻炼”取得了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这意味着医生可以将其作为早期治疗方案,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开具处方。
数字健康创新实践
“腾讯脑力锻炼”展示了消费科技如何通过包容性设计、科学验证及跨界协作,逐步发展成为医疗级解决方案。游戏化疗法提供了一种可扩展、无创且经济实惠的模式,为早期认知干预提供了全新路径。
腾讯游戏社会价值探索中心生态负责人蒋区表示:“游戏不仅是娱乐工具,更是功能强大的数字工具,潜力远超想象。”她指出,全球实践已证明游戏能够为医疗健康领域带来切实价值,经科学验证的游戏化干预手段成效显著。面对认知障碍等挑战,需要采用长期且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因此,该中心将继续深耕这一领域。
那位最初启发项目的老人或许无法亲身受益。但对于数百万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而言,腾讯的游戏疗法为守护记忆、尊严与独立生活开辟了新途径。
推荐阅读
想了解游戏与情感联结如何帮助老年人重拾活力,以及腾讯游戏如何以科技之力打破藩篱,架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