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何改善医患双方的医疗体验
57岁的李华亮最近在深圳需要进行植牙手术。由于他本身有心脏问题,令这本来普通不过的手术变得复杂。在安排植牙前,他必须得到心脏科医生的批准。正如许多人所经历的那样,类似这样的协调工作通常都非常繁琐且耗时。
幸运的是,人工智能(AI)在幕后简化了这一流程,让李华亮的就诊过程变得简单。AI导诊系统迅速为李华亮匹配到合适的心脏科医生,医生可以即时调阅其完整电子病历。心脏科医生甚至可以通过AI助手了解相关牙科手术的注意事项,进一步完善临床建议。整个过程因此加速:从分诊到治疗,全程既简单又高效。
李华亮的故事并非个例——随着AI带来的医疗服务变革,这种模式正逐步成为新常态。
我们面临的医疗挑战
如果你曾在医院候诊室苦等数小时,你一定能体会到其中的无奈。全球医疗系统已不堪重负,数据揭示的现状令人担忧。世界卫生组织2025年统计显示,到2030年,全球医疗工作者缺口预计超过1100万。更令人忧虑的是,中低收入国家每年因医疗质量低下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840万。
增加人手和新建医院等传统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但科技或许能够成为破局的关键。
AI改善医疗体验的三种方式
1. 简化患者就诊流程
帮助李华亮就诊的这套AI导诊系统,标志着医疗导诊方面取得重大进步。智能系统无需经历漫长的科室间协调便可辅助:
- 分析症状与病史,指导医疗决策
- 更加高效地将患者与合适的医生对接
- 为医生提供患者相关信息
- 在需要时提供临床决策支持
从此,像李华亮这样的患者能够享受更加协同的医疗服务,而医生也能获得更全面的信息支持其临床决策。这些系统并非替代医生的判断,而是作为医护人员的助手,优化流程、明确优先级。
2. 定制体检方案,秒懂健康报告
过去体检套餐往往千篇一律——有些人可能花钱做了不必要的检查,而有些人又漏掉至关重要的筛查。深圳的一家医院正通过AI改变这一局面。医院的“AI智能体检”服务借助DeepSeek和腾讯混元双AI大模型,分析受检者的年龄、病史、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等个体信息,从而推荐最合适的检查项目。
“长期熬夜的上班族可能需要优先排查心脑血管风险,而有家族病史的市民则需要针对性增加疾病早筛。”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健康管理部负责人冯程解释道。
这一创新还扩展到检后报告解读。AI技术会将体检报告中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并附上实用建议,例如:“胆固醇偏高可能与经常吃油炸食品有关”或“颈椎问题提示减少低头看手机”。对于需要复查的案例,AI智能体会直接精准匹配对应的专家科室,将常规检查转变为个性化的健康管理。
3. 提升危重诊疗精准度
在重症监护室(ICU),每个决策都可能关乎生死。例如,ECMO(体外膜肺氧合)是一套生命支持系统,能在患者心肺器官衰竭时临时替代心肺功能。对于心脏移植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何时安全撤出ECMO,需要ICU医生、心脏专科医生及护理团队共同完成复杂的评估后决定。
如今,AI可以实时创建患者的数字孪生,据此分析包括心率、呼吸模式、血压及血氧水平在内的病情数据,在危急时刻辅助医生决策。
“我们开发的重症大模型能够模拟重症医生的认知过程。这不仅能辅助医生更好地掌握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还能协助医生以更快的速度做出决策。”启元重症大模型产品经理刘彦表示。该大模型由腾讯与迈瑞医疗联合研发。
惠及全民的医疗体系
这些应用由腾讯健康的AI模型驱动,以我们自研的混元基础模型为底座,并通过海量医学文献及真实病例研究训练而成。我们的AI智能体覆盖从癌症筛查、新药研发,到村医培训等各个领域。
随着这些技术展现出显著优势,随之而来的信任问题变得至关重要。我们坚信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确保患者隐私保护和算法的公正透明。AI的宗旨在于辅助而非替代医护人员——既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又能让患者真正主导自身健康。
腾讯健康总裁吴文达博士表示:“AI赋能医院管理层及医务人员,提升行政与临床效率,同时让患者对自己的健康拥有更多主导权。”
医疗的未来将结合人类智慧将与人工智能,创造出比独行更好的成果。通过缓解医疗系统超负荷运转的压力,并提升优质医疗服务的可及性,AI正帮助我们迈向一个地理位置、等待时间或资源限制不再决定健康结果的世界。
对于李华亮这样的患者而言,这样的未来已然触手可及。通往健康的道路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快捷、个性化——每个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及时获取最需要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