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医疗:AI催生变革

2025.10.24

作者:吴文达博士,腾讯健康总裁、健康普惠实验室负责人

全球医疗系统正面临严峻而持久的挑战。世界卫生组织2025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将出现超过1100万名医护人员缺口。问题不仅在于人手不足,更在于专业能力的严重失衡——在中低收入国家,每年因医疗质量不足而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840

即便在医疗资源相对充足的地区,专业水平仍然参差不齐。例如,乡村医生虽经过职业培训,却难以提供与大型医院专家同等的专科服务。除资源调配挑战外,心理健康等领域还受到文化偏见与情绪阻碍的影响,使优质医疗服务更难普及。

面对这一紧迫的现实情况,我们需要寻求新的解决路径:人工智能(AI)不仅是工具,更是弥合医疗差距的变革力量。通过辅助(而非取代)临床判断,AI正在推动个性化、普惠化和高效化医疗的形成,赋能医者,惠及更多生命。

AI赋能心理健康

以心理健康为例。全球有超过3亿人受到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困扰,而心理健康资源却极度稀缺——精神科医师在全球医师总数中所占比例不足2%

在此背景下,AI聊天机器人作为一款有益的辅助工具正崭露头角。虽然它们无法替代人类治疗师,却能提供即时支持,协助识别潜在高风险人群,并将用户引导至持证专业人士,从而让更多原本得不到帮助的人获得心理健康服务。

AI发展的最新方向之一是将情商(EQ)融入基础模型。通过识别心理痛苦并以适当的共情方式回应,使系统变得更具“共情力与自省力”。这类EQ增强型工具有望成为临床支持的重要补充,提供更具人文关怀的照护体验。

不过,这项技术的发展需要审慎推进。为确保AI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安全、有效应用,必须在系统中融入保障措施和防护机制。例如,定期开展偏差审查以防止歧视性输出,建立敏感话题的滥用监测机制,以维护心理健康并规范人机交互边界。我们倡导以健康的方式使用AI辅助,而非在危机干预中形成过度依赖。

迈向负责任创新之路

要在充分发挥AI潜能的同时有效控制风险,创新必须与强有力的隐私、公平及透明保护机制相结合。我们致力于打造负责任的医疗AI解决方案,在确保患者安全与数据完整的前提下,持续创造临床价值。我们采取的策略包括:

  • 临床监督:携手医疗机构,持续开展专业评估,确保临床准确性,同时为医护人员提供提升效率的AI工具;
  • 严格保障:贯彻“将安全融入设计”理念,主动防范幻觉和虚假信息等风险。在医疗全流程中强化数据保护,筑牢隐私防线,赢得患者信任;
  • 全面融合:构建端到端的智能医疗平台,打通线上线下体验,整合可信健康信息平台、数字化分诊与个性化健康管理等多元触点;
  • 协同治理:推动科技公司、医疗机构与政策制定者协同,制定兼顾技术创新与患者保护的AI发展指南。

当患者能够通过熟悉的平台安全获取所需的服务时——从药事咨询到健康档案管理等——医疗普惠才能真正实现。

医疗AI前景广阔,但要实现这一愿景,必须始终坚守患者福祉、安全与公平。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务必谨记,仅靠技术无法解决医疗的最大挑战。唯有将创新、道德准则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数字医疗的未来才能真正惠及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