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寻计划:推动创意落地,加速气候行动

2025.11.19

每年全球排放的二氧化碳超过400亿吨。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已高出1.6°C,地球正面临愈发严峻的升温风险。

好消息是,我们已经掌握了许多解决方案,只需更快速、更大规模地推进。正因如此,腾讯“碳寻计划”应运而生,旨在发掘、支持并加速最具潜力的低碳科技,推动全球前沿气候创新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加速气候创新落地

碳寻计划汇聚全球科学家、工程师、创业者及其他关键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将大胆构想与具潜力的技术转化为可规模化、具商业价值的气候解决方案。

“碳寻计划”二期评选共收到来自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的逾660份申请,最终50强团队脱颖而出。他们展示了能够实现可持续减排与固碳的先进技术,将继续角逐总额达2800万美元的催化资金,并有机会在肯尼亚、马尔代夫和塞尔维亚等气候脆弱地区开展试点项目。 

推动变革的四大技术赛道

1. 碳移除:长效固碳造福未来

应对气候变化,我们既须“减排”,也须“除碳”。

在“碳寻计划”中,多支入围团队正探索更智能、更低成本的固碳方案。例如,有团队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炭,不仅能将碳封存于土壤中数百年,还能将其加工为可再生生物油,为工业提供清洁能源。另有团队应用“增强型岩石风化”技术,利用粉碎的矿物捕获雨水中的二氧化碳,并依托高精度传感器和卫星数据来验证碳封存的安全性。

此外,有团队在农田试验中利用土壤微生物同时实现碳捕获与作物增产。而新一代直接空气捕集(DAC)系统则以微波替代蒸汽,在捕获等量二氧化碳的情况下,使能耗降低九成。

由此可见,从生物炭到可再生能源驱动的高效DAC系统,碳移除技术正变得可测量、可负担、可部署。

2. 工业脱碳:重塑重工业

仅钢铁行业就占全球总碳排放的7%以上。

在“碳寻计划”中,一项创新技术将从炼钢炉中捕集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氢和一氧化碳,随后直接回投至炼钢过程,实现减排与产量兼顾的闭环处理。更重要的是,该技术还能直接对现有工厂进行改造升级。

由此可见,在全球最难脱碳的领域之一,清洁生产已初具雏形。

3. 碳寻制造:通过碳捕集与利用技术“变碳为宝”

被捕集的二氧化碳并非只能作为废气处理,它也可以成为宝贵资源。

例如,有团队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用于洗发水、洗涤剂、涂料等家居用品。它们能够替代石油基原料,让产品减少高达65%的碳排放。另一支团队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高价值蛋白质,用于食品生产,并可制成有机肥料,实现土壤固碳,同时改善土壤健康。

这意味着,当碳成为日常用品的基础原料时,可持续发展就能依靠市场力量快速放大,而不再依赖强制规定。

4. 长时储能(LDES):清洁能源永续在线

可再生能源要真正普及,关键在于如何把能量储存起来、随时取用。 

碳寻计划中的部分技术正在重塑储能方式。有机液流电池采用低成本、无毒的电解液,能够提供稳定电力,其成本仅为传统电池的三分之一。

另一项长时储能创新技术则能为岛屿社区提供供暖、制冷及微电网供电。其整体能源效益超过90%,储能时长可达10小时以上。

综上所述,这些解决方案让可再生能源更可靠地服务于家庭、企业及环境脆弱的社区,是推动全球能源公平的关键一步。

携手同行,成效倍增

每一个卓越创想的背后,都是创新者与先行者组成的跨地域、跨行业的协作网络。这正是碳寻计划的初衷:汇聚全球智慧,加速气候解决方案从概念走向规模化应用。

这些技术正在塑造零碳未来,证明创新不仅在于发明,更在于协作与汇聚众力。

了解更多入选团队信息,以及碳寻计划如何推动低碳技术走向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