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我們的地球:針對全球問題構建可持續解決方案

2020.10.20

地球環境正在惡化,證據比比皆是。美國太平洋西北地區山火肆虐,火勢之猛烈前所未見;據報道某北極圈城鎮的氣溫上升至 38 攝氏度,令人震驚;中國發生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汛災,災民流離失所、生計受損;非洲爆發大規模蝗災,糧食供應受到威脅;此外,還有更多災害未被報道。一幕幕末世般的景象在現實發生,氣候學家直指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是始作俑者。

全球各方已經意識到我們必須聯合起來採取有力行動來維護地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營造更理想的生活環境。 

現在,全球有一半以上人口生活在擁擠的城市,加上城市人口以每週超過一百萬人的速度增長,糧食供應、能源網和水處理系統已逐漸不勝重負。如果不馬上行動,今年在加州和澳洲突發的毀滅性山火和其他的自然災害或將發生。

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 (David Wallerstein) 表示,理解糧食、能源和水(又稱 FEW)之間的關係,對於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至關重要。 

網大為說:「我認為在當下這個時刻,我們現有的教育模式和理解世界的知識範式基本上不足以應對我們所面臨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開始引入更多綜合了不同因素的模式。」

數年前,網大為和他的團隊在騰訊投資的一家公司發現了一些趣事。為使農作物儘快生長,農民使用大量水灌溉,有時用水量最高會超過農作物需水量的40%。農民的最終目標是用最少的資源和成本獲得最好的、利潤最高的收成。但如何能夠確切了解一株植物需要多少水以及應該多久澆一次水呢?  

網大為相信科技可以幫忙。如果我們找到方法在減少用水量的同時增加收成,對於人類和環境都大有裨益。事實上,許多國家的農業用水量佔全國用水量四至七成。不少國家已經面臨水資源短缺,因此,任何節水成果都有助於緩解壓力。此外,水電甚至核電等眾多能源系統均需要大量用水,這也印證了FEW之間的內在關聯性。

我們的糧食供應、能源網和水處理系統已逐漸不勝重負。

借助人工智能 (AI) 建立更具可持續性的世界

據聯合國報告顯示,全球人口預計將在未來 30 年增加 20 億,即從目前的 78 億增至 2050 年的 99 億,其中大部分人口增長來自發展中國家。全球人口的老齡化程度日趨嚴重,這意味著適齡勞動力不斷縮減,需要支持的退休人口卻日益龐大——雙重重壓下,農業等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面臨巨大的挑戰。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2019-2028年農業展望》指出,雖然技術創新正在提升農作物產量和生產強度,但農作物和動物疾病的傳播、日益極端的氣候等新的不確定因素正在浮現。許多國家設法迅速推廣可持續技術,幫助以安全、可持續和健康的方式提升糧食和能源的產量。

憑藉騰訊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機器學習和電腦視覺方面的專業知識,我們面對上述挑戰有了全新的應對方式。例如,人工智能可以分析食物生產系統中的數據以提高農作物產量。事實上,隨著人工智能不斷發展,各農業生產環節已經逐漸採用人工智能技術,例如: 

  • 人工智能可以對土壤成分進行檢測和分析,讓農民挑選適合的農作物種植,還可以幫助篩選和改進農作物基因以改良味道,提高抗蟲性及增加產量。據騰訊人工智能實驗室透露,在種植過程中,人工智能可以利用智能訊息防控病蟲害,從而減少經濟損失。借助機器學習來處理衛星圖像,我們可以更準確地預測天氣和其他環境變化對農作物的影響,給農民更多預報資訊和準備時間來管理他們的農作物。 
  • 待農作物成熟後,由電腦視覺引導的機械臂可以對農產品進行售前品質檢查、分類和包裝,還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市場行情,從而幫助農業電商運營並指導企業制定更加靈活準確的銷售策略。演算法和數學模型可以對物流和配送實現智能優化,確保將最新鮮的產品在最短時間內送達消費者手中。

人工智能種植出的番茄。

騰訊在行動

過去三年,騰訊投資了多家可持續發展企業和清潔技術公司,包括特斯拉、以色列農業科技初創公司Phytech和電動飛機初創公司Lilium。 

今年 6 月,第二屆國際智慧溫室種植挑戰賽 (Autonomous Greenhouses International Challenge) 結果出爐。該比賽由騰訊人工智能實驗室和著名農業學府荷蘭瓦赫寧根大學 (WUR) 聯合舉辦,邀請了電腦科學家和農業種植專家組成跨學科團隊參賽。電腦科學家的任務是創造全新、先進的由人工智能驅動的自動化溫室生產方法,並與擁有豐富知識與經驗的農業專家組進行比拼。借助人工智能,電腦科學家團隊相比農業專家團隊種植的產量,所消耗的資源減少了16%,淨利潤提升了121%*。這證明了科技在智能決策和溫室智能控制方面的價值,突顯科技從整體上幫助農民和環境的廣闊前景。

騰訊主要創辦人、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微信朋友圈上寫道:「(FEW) 不是一個業務,而是人類共同面對的地球級挑戰,意義非凡。」「FEW這個縮略詞字面含義其實也很有深意,表達了資源的稀缺和缺少關注。我們都相信IT 和AI將在數字化智能化時代對 FEW 領域有著重要意義。」2019年,騰訊正式提出「AI for FEW」(用於糧食、能源和水的人工智能)的構想,探索以人工智能緩解糧食、能源和水資源短缺問題的可能性。

馬化騰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其對AI For FEW的思考。

網大為相信,科技的力量可以解決緊迫的環境問題,但也認為時間已經所剩無幾。他說:「所有人都認同全球環境正在惡化,但所有人都覺得還有無限的時間。我希望像騰訊這樣的公司能夠在保護地球方面發揮領導作用,鼓勵更多人馬上行動。我想說,不要只是仰望星空,而是要腳踏實地,及早把問題解決,因為我們已經擁有這樣的能力和技術。」

這些技術突破對農民和我們自身的健康均大有裨益。「科技向善」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我們的信念。「科技向善」是我們產品和服務的核心,也是我們使命之要義——群策群力,共同打造一個更清潔、更健康、更安全、更可持續發展的世界。 

 

*數據來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的第二屆國際智慧溫室種植挑戰賽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