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問診、就診方式的數字化轉型

2021.06.29

曾經,在北京和上海這樣人口超過千萬的特大城市,看醫生並不容易。病人候診一般要等待很長時間,每天的門診掛號總是約滿。

幸而,科技可助一臂之力。隨著網上預約和問診服務的推出,中國數億人口的問診體驗進一步得到改善。

一位居住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加拿大YouTuber注意到了這一進步,在他其中的一段影片中介紹了網上醫院的價值,他表示,網上醫院利用人工智能讓病人更容易享受到醫療服務,同時也提高了醫院和醫生的應診效率。

用戶可通過微信等數字助手預約掛號、支付醫療費用、購買非處方藥品,還能通過聊天功能向醫生諮詢。騰訊的數字平台將病患與逾38,000家開通微信公眾號的醫療機構連接起來。

微信提供多種多樣的醫療類服務。

這只是科技公司在改善病人體驗、促進醫療服務普及方面發揮作用的案例之一。 在醫療健康行業,科技的應用將帶來無限可能。

展望2030年代的全新醫療健康體系

不久的將來,科技對病患醫療健康旅程中的每一步均會產生影響。聯網病歷可幫助為病人提供護理服務的醫護人員更好地判斷病情,即使雙方只是初次會面。

例如,病人召喚救護車後,救護車司機和接診醫院在病人抵達醫院之前就能了解其病史和醫療需求。

通過人工智能,可以根據每種獨特的醫療環境定制和設計電子病歷(EMR),從而提高護理速度和準確度。先進的技術可以幫助醫療服務提供者理解病人的需求、過敏症狀和過往病史。

聯網病歷和人工智能將提高護理速度和準確度,提升病人就醫體驗。

此外,醫院可以借助科技跟蹤救護車的準確位置、預計抵達時間,以及醫院內的資源流動情況,包括可供調配的醫生和護士。這樣,醫院就能更具效率地將合適的人員調派到最需要他們的位置。

其次,技術將從根本上改變醫患雙方的接觸方式。現在取得的進步不同於20世紀90年代醫療健康系統的微機化,此前只是將醫生從病人身邊轉移到電腦螢幕前,而接下來的數字化進程將不再依附於固定的基礎設施上。醫生會有更多時間與病人進行充分交流。

例如,醫生可佩戴小型麥克風,將與病人的對話記錄下來。根據醫生情況定制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將從中挑選出重要的關鍵字,並將其放入數據方案中,在後台和 EMR 中使用。與當前EMR中自由文本的方式不同,人工智能模型將獲取並即時構建數據。

以上護理策略有助將藥物的相互作用降至最低。如果醫生給出了簡單的藥方,EMR 和技術可阻止其使用過量或用錯藥物,並避免藥物相互作用產生的副作用。如果病人需要住院,跟蹤軟件可改善流程管理,將病人分配到正確的科室,醫護人員也能更清楚哪些病患可以出院和出院時間,減少候診人數。

另一方面,技術也可以應用到手術室中。如果病人需要做手術,但當地沒有合適的專家,其他地區的外科醫生可通過機器人手術應用和 5G 網路完成手術。

未來,專家遠程會診和機器人手術的普及有望挽救更多生命。

最後,所有醫療機構都將能通過聯網的電子健康檔案或人工智能引擎了解藥物相互作用可能產生的副作用。這些工具所需的投資並不多,只需要聯網並由政府授權建立通用的醫療數據標準以及交互操作框架即可。

科技公司如何助力智能醫療

連接、算力和先進建模是實現數字醫療創新的重要工具,也是消除醫患隔閡之關鍵。而連接亦植根於騰訊的DNA中。

通過騰訊健康微信小程序,騰訊將利用其廣泛的連接和深入的運營能力幫助醫療機構升級其網上和線下業務,以更加便捷的方式為其 12 億用戶提供優質的醫療健康服務。

騰訊正在與多家醫院和醫療機構合作,探索新機遇。我們與多家醫院合作開發了基於人工智能的影像學診斷解決方案。此外,我們亦提出了做好數字衛生健康要堅守的「5S」底線:

  • 標準 (Standard) — 經認可的數字醫療標準
  • 安全 (Security) — 包括數據安全和私隱保護
  • 科學 (Scientific) — 任何創新均須通過臨床驗證
  • 補充 (Supplementary) — 數字技術只是輔助醫療服務的工具,而非主導
  • 服務 (Service) — 不僅服務主流人群,更要服務老年人、身障人士等弱勢群體。

當然,醫療最根本的是關懷。技術也許能夠治癒特定疾病,但與病人的互動、溝通和共情還是要靠人來完成。將人與技術相結合才能實現最均衡、最有效的護理。

 

拓展閲讀:

科技改善患者體驗:專訪騰訊醫療副總裁吳文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