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副總裁魏穎:提瓢入市,倚杖而歸

2020.05.20

魏穎,騰訊公司副總裁,2008年加入騰訊,全面負責公司薪酬福利、績效管理、員工關係以及海外業務人力資源。

————————

很多人對人力資源(HR)工作的理解就是一些人事流程的工作,但魏穎的工作比這複雜得多。

作為騰訊副總裁,魏穎在人力資源部門負責薪酬福利、績效管理等工作; 她每天都會接收到來自員工們各類大大小小的建議和反饋。

騰訊有6萬多名員工,業務極其複雜多樣:涵蓋社交平台、遊戲、金融科技、雲、智慧產業、數位內容、AI等;各個部門下,還都包括技術、策劃、運營、市場等多工種。 跨度之大,致使騰訊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複雜性高,有可能是行業裡極少數的。

魏穎跟著騰訊發展一步一步成長過來,在公司12年,她經歷了許多變化也解決了不少情況。對於工作和人生,她認為比起未來,自己更看重現在,有扎實的每一步方能夠迎接未來。 

Q:是什麼契機讓您選擇加入騰訊?

A:我在加入騰訊之前在IBM工作,在中國區更多是執行全球總部的策略和政策,後來IBM PCD被聯想收購,我就加入了聯想,慢慢地我體會到,在一家企業的總部工作視野完全不一樣,而騰訊的總部就在深圳,這一點是非常吸引我的。除此之外,在面試騰訊時,這家企業的務實、活力、夢想和對員工從骨子裡的尊重,都非常吸引我。

Q:在騰訊做HR,跟其他企業有什麼不同?

A:激勵領域最經典的「pay for 3Ps」中 P分別代表Position(職位)、Person(個人)、Performance(績效)。Position決定了最大比重的報酬依據,其次根據個人技能和經驗的不同以及Performance的不同,會有一些調整和浮動。

然而在互聯網行業,一方面從機會來看,市場的變化非常迅速,很多時候是需要在還不清晰未來產出的情況下,也要先抓住先機,不斷去實證。從員工產出類型來看,基本都是knowledge-based的,員工的產出是無形的知識或者創作。同一個Position的員工可能會有天差地別的結果。所以在我們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中,需要更敏捷靈活適配市場變化,同時加大Person和Performance在激勵中的比重,激發員工的內驅和戰鬥力,真正在talents supply chain上各個環節都體現出來「人才至上,以人為本」的原則。所以在騰訊做HR,需要是一個好的產品經理,核心是要提供有用戶價值的產品,而我們的用戶就是公司各級管理者和員工。

Q:騰訊會如何從職業發展的角度去幫助員工?在福利方面,騰訊又有哪些特色?

A:我們不僅有專業發展通道,還有管理發展通道,以及完善的培訓體系、不斷湧現的新戰場機會給到員工去鍛煉和成長。在福利方面,我們同樣以做產品的角度出發,給不同職業或者人生階段的員工提供全方位的、人性化的福利體系,涵蓋身體健康、心理/生理健康、財務健康等多個方面,以及很多有騰訊特色的福利。我們認為,福利承載了企業的人文和關懷,體現了騰訊這家企業的性格。打個比方,如果高薪可以讓一個員工決定加入公司,那麼有溫度和特色的福利,才能讓員工加入後更持久地愛公司。

Q:在您看來,要推動騰訊人力資源策略在未來不斷完善和改進,其重點是什麼?

A:騰訊的產品一直在業界被認為是非常強的,其實作為HR,我們也提倡要有產品思維。公司各級管理者、員工都是我們的客戶,我們需要利用自身的專業能力,加上對業務的理解,給不同的客戶提供不同形態和定位的產品。所以HR不能是閉門造車的一個企業職能團隊,應該是各個業務最值得信賴的夥伴,跟業務團隊一起奮戰,在前線戰場上感受炮火,才能夠了解他們面臨什麼、需要什麼,更好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Q:騰訊近年加快了國際化步伐,您本人也全面負責公司海外HR業務,那麼您會如何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融合到公司?

A:騰訊在全球各地如美國、日韓、東南亞、歐洲都有分公司,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不同的文化,我們的策略是1+N,1是One Tencent原則,N則代表融合多元文化。我們會給到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分公司及團隊更多自主權,因地制宜建立管理體系,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

Q:如果有人想要從事人力資源相關工作,您有哪些建議?

A:我認為做HR需要具備幾個特質:

第一、你必須要有一個成就他人的心態。因為在業務的戰場上,業務團隊一定是前鋒,是舞台的中央位置,而HR是去支持他們的團隊,我們是永遠在幕後的。

第二、要懂得打破常規,隨機應變,具備快速的學習能力和信息資源整合能力。我們面臨的時代以及業務環境都是日新月異的,很多時候並沒有標杆可以去學習。需要我們跳出HR專業的窠臼,更務實、更以終為始地去大膽創新HR的思維和產品,解決業務面臨的實際問題,釋放團隊的戰鬥力。

第三、我經常跟團隊強調要保持三度,即態度,溫度和速度。態度裡需要大家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給出最有效的專業解決方案,而且迎難而上,互相協作和支持;溫度裡,HR產品經理需要有同理心,推己及人,不斷提升用戶的體驗和價值;速度是需要保持敏捷,急用戶之所急,快速解決問題,同時保持饑餓感,不斷迭代知識和能力體系。

Q:跟您溝通交流感覺很放鬆,您是如何煉成和保持這樣平和、豁達的心態?

A:我出生在軍醫家庭,爸爸媽媽都是醫務工作者,對鑽研知識很有勁,也工作得堅韌務實。家庭氛圍非常融洽,他們非常尊重孩子的想法,給我們很大的自由空間。我想這樣的環境可能讓我特別充盈,充滿前行的勇氣,也有踏實的安全感,不怕獨立面對問題。我覺得生活就像鏡子,你對它微笑,它也會你微笑。

Q: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挑戰,您會如何面對壓力?

A:其實工作和生活中總是會遇到各種情況,起起落落,高高低低,面對它,解決它,放下它。這裡分享下我的座右銘吧:提瓢入市,倚仗而歸。 

第一,比起對未來的瞻前顧後,我更看重此時此刻此地,腳踏實地的行動力和信仰;第二,對於結局要有豁達之心,也就是為事在人,成事在天。要盡到自己120分的努力,但是因為很多影響結局的因素並不在我們自己,要學會接受失敗,並在失敗中成長。

Q:在繁忙的工作中,你如何平衡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對未來還有哪些規劃?

A:正如我所說,我看重的是當下。所以在生活中,我認為當下在什麼場景,是什麼角色,就去充分去體驗當下這個角色,享受這個過程就行。同理,我有我的人生和職業規劃,但我不會總是忙著去想三年五年後要做什麼,我的精力是用來做好當下的事。夢想可以有,但還是要腳踏實地。